关于律新社
杨良宜:千金散尽,殚精竭虑,只为国家出人才 | 律新社专访
律新社主笔 | 冯璞
2018年的Moot Shanghai大赛在春暖花开时节如期而至,除了见证这场中国大学首次夺冠的精彩赛事外,律新社还有幸专访了作为首席评委的杨良宜先生。
当见到杨良宜先生时,他整齐的银发和温和的笑容便会让人突觉“老师”“教授”都变得不合时宜,最好莫过称一声“先生”。
杨先生1948年生于上海,5岁时移居香港。他是国际著名商事、海事仲裁员,现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丹麦哥本哈根波罗的国际海事协会文件委员会副主席,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名誉主席,马来西亚吉隆坡仲裁中心及韩国商事仲裁院的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成员;曾任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主席,亚太仲裁组织主席,法国国际商会国际仲裁庭香港代表,英国特许仲裁员学会东亚分会主席。杨先生也曾任或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被誉为“中国海商法第一人”的大连海事大学前校长司玉琢曾这样评价他:在中国航运界,恐怕没有人没读过杨良宜的书。
读书写作:
从小小船员到国际仲裁中心主席
杨先生曾坦言,自己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算好,中学毕业后,因为成绩和家庭经济的限制,他决定上船做船员。从装货配载到海况天象,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但后来他越发感觉,不少朴素的航运知识已经被飞速发展的科技所取代,还有什么是不会被置于无用的?
恰在这时,在台湾高雄的翻版书市上,他得到了一本关于海运知识及相关国际条约的外文书,那是他第一次感到“好书的威力”!自此,一本本经典法律著作将杨先生带入了法律的大门,他决心辞去船长职务,赴英国专门修习法律。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他废寝忘食地读书,尤其当他首次读到卷帙浩繁的劳氏法律报告时,他更觉学无止境,惟有勤奋,再勤奋!
直到如今,杨先生年近古稀,却从未中断过读书、教书、写书、买书,他没有买豪车、置豪宅,但他每年仅仅花在买书上的钱就高达10万港币,他的藏书成为了他最珍贵的财富。“只要拼命看、拼命学,没有什么学不会、学不好的。”杨先生如是说道。
捐书育人:
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
杨先生在海商法学界的德高望重,除了来自于其高水准的专业素养外,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多年来坚持资助我国海商法教育事业的高风亮节。
劳氏法律报告收集载录了自1919年以来英国各级法院审理的海事和商事案例,是为海事法律工作者提供的最具权威性的专业文献资料之一,但一套报告的价格高达15000英镑,折合成人民币约为20万元。在80年代初,不要说是学生,就连一所大学也很难拨款购买。
当杨先生1982年来到大连海事大学,尽管自身的经济也不宽裕,但见到这样捉襟见肘的困难情况,他毅然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下一套劳氏法律报告,连同一批自己勉强能够支付的原版书一起赠送给大连海事大学,充实其研究资料。
要知道,杨先生不仅自己没有一套完整的劳氏法律报告,还要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每月从工资里拿出一笔钱偿付书款。对此,杨先生的想法却非常单纯:“世界一流的律所是最能锻炼人的地方,但每年招募的人几乎都是老外,如果中国学生再没有好书看,怎么能学好?怎么跟人家外国人比?”
30多年来,杨先生无偿捐助的足迹遍布了中国大江南北,他也摸索出了一条路。
起初他尽其所能地送书,送大量外文原版书给高校、航运公司甚至最高法院,光是价值不菲的劳氏法律报告就送出去了整整40套。但是杨先生发现,花这么多的钱送出的书利用率并不高,有的学校收下了赠书,两年之后过去看,竟然还没有开封!
后来他开始赞助海商法的论文评选,每年拿出10余万元作为奖励,赞助了10届,花掉100多万元,却发现真正奖励到作者手中的钱并不多,而且获奖人数有限,受益面太窄。
于是,杨先生又多方联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选择了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广州航海学会设立奖学金基金,每所学校资助启动资金25万元,其后还有追加款项。但是真正运作起来之后,杨先生又发现他无暇参与评选程序导致结果容易失控。
最后,他决定把重点放在自己写书,将自己多年的办案经验与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相结合,帮助青年们夯实基础。
如今杨先生面市的书籍已经超过30本(部分因为出版时间太早已经被之后的更新版替代,目前有16-17本是最新版,针对国际商事和海事的多个课题),每当写完一本书后,杨先生都会在中国不同城市进行讲座宣传。
但杨先生的讲座从不卖书,而是送书,参加的人越多,送出去的书越多,他越高兴。粗略估计,杨先生高峰时一年会去约20所大学,每次会送出5-10万元的书籍,一年的赠书就会花费上百万元,但杨先生惟一的期望就是会有人认真将他赠送的书看进去。
杨先生说,他还会一直写下去,一直送下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有志青年们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缩小,再缩小。
人才提升:
如果我的书有用,希望大家多用,再多用
在杨先生看来,中国内地的仲裁近年来发展蓬勃,但还有大量的前进空间,令他既怀期望又不得不担忧。
当问杨先生,中国仲裁与国际仲裁的最大差距在哪里?杨先生语重心长地说,中国最不足的是人才。
什么叫人才?大学本科念出来就是人才,还是读了博士就是人才?杨先生直言不讳地表示,仲裁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思维要“高”,要对国际了解,中国不是一般的发展中国家,而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们伟大的祖宗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走出去’要求大家在如战场的商场上了解对手的想法与做法。但我们了解国际上这套游戏规则的人才数量还是太少。”
杨先生认为,中国现在处于难得的时机,有很多磨练和学习的机会,在大量的国际商事交往中,要花时间学习如何把路走对,而这也就是杨先生现在在做的事——他不断向中国介绍国际商事的游戏规则,只为让中华民族的国际思维得到整体提升,只为创造更好的环境引导优秀的年轻人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宏伟蓝图下走上国际舞台。
对于当下普遍存在的法学理论和实务操作脱节现象,杨先生表示,二者其实并不是割裂的概念,对法律这门社会科学来说,理论和实践就是一码事。
杨先生一直希望中国的高校能够把握人才的正确培养方向,培养出更加符合国际社会需求的人才。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也有高校法学院院长跟他说,我们不是学英美法的。
说到此他不禁苦笑着感慨,英美法只是因为历史的原因而成为现在国际上被普遍适用的游戏规则,学习它的目的还是要学习在国际商业交往中用得到的思维和知识。
“教科书可以多加选择,我听过很多实务界的朋友都说觉得我的书有用,那我的这套书为什么不可以作为商事法律的教科书给法学院使用?”杨先生语重心长道,“相信大家作为中国人都希望我们的民族好、国家好。只有大环境越来越好,人才才会出来。”
当与杨良宜先生对话时,他所言几乎句句不离人才,他所做的一切也都围绕“人才”二字。三十余年,他千金散尽,殚精竭虑,以精卫填海之毅力,以夸父逐日之热诚,不停地写书、讲书、赠书,普及推广国际商事法律知识,倾其所有,不遗余力,只为国家出人才。
最后,怀着最深切的敬重和感怀,再道一声“先生”。愿莘莘学子能不负先生殷切厚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让中国走向世界的栋梁之才。
律新社是全国首家法律服务行业垂直媒体,由资深法律媒体人创办,是法律服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法律新媒体之一,持续关注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致力于推动法律服务行业资讯及品牌建设。
律新社品牌栏目
▶▷ 大咖来了:观韬中茂 | 张鹏峰 中夏旭波主任 | 朱林海 锦天城高级合伙人 | 俞卫锋 上海律协会长 | 周月萍 中伦权益合伙人 | 陈峰 大成上海办公室主任 | 盛雷鸣 观韬中茂管委会联席主任 | 金立宇 海问上海联席负责人 | 游闽键 协力所律师 |刘晓红 上海政法学院校长 | 马屹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
▶▷ 律新社观察:牟利性“职业打假” | 北上广深法律服务行业新征途 | “网红”女律师开个人所 | 合同库 | 国内私人财富管理法律服务 | 征信领域专业律师 | 律所管理软件 | 2017两性法律关系关键词 | 律所2017年亿元成绩单 | 法律人工智能将从风口跌落? | 十家法律科技企业预言 | 微信法院 | 中国律师小时费率 | 律师调解工作室 | 法律服务“全科医生”培训 | 律所人力资源总监……
▶▷ 律界情报:锦天城伦敦分所开业、金杜涨薪至2万/月、大成将与七家外所合并 | “法律援助智能导航服务平台”上线 | 天同三地分所获批、中伦晋升15位权益合伙人 | 上海首家互联网审判庭在长宁成立 | 上海一中院首次线上庭审 | 全国首个“微法院”小程序集群平台 | 牛法网法律机器人2.0上线、三亚中院“智慧法院电子送达平台”上线……